李劲东
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思路应该首先疏理清楚。在应用性教育的大方向下,如何处理好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问题?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对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等两个提高的任务是否有更加具体明确的目标?等等。思路仍是专业发展之魂。小平同志曾经反复告诫全党全国人民,改革要换脑子,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这个革命首先要从为政者的思想观念上入手,"知难行易",否则各项改革的阻力之大,可想而知。国外许多高校之所以能吸引世界各国的优秀学生,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及时把握时代的脉搏,面向社会,调整方向。
浙江万里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于2000年4月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开始设立,并于当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现在,在新一轮的专业综合改造工作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计划还是要在思路上面做文章。一、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思路的探索
专业成立之初,从专业服务方向、专业规模与人才规格、师资力量、主要课程、教学实践等方面初步回答了“建一个什么样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问题。办学定位意味着确定发展空间,关系到专业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是专业发展的立足点。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的发展要以育人为本,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从两个方面来抓:认准一次就业率是办学质量的第一指标,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规范教学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常规措施。现实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量的证书考试、资格考试可供学生们选择。它是与工业化相并行的文凭主义的必然结果1。但是,这种社会对人的筛选装置和选拔机制,将落后于学习化的社会的发展方向。它深化了证书资格考试与能力素质培养之间的矛盾,当公司更加看重雇员的智力和能力以满足“智能化生产”的时候,社会的选择将不再是简单的证书了。我们需要一种认识上面的转变:从把资格考试制度看成为一种学习的结果的标志转变到把它看作是能够胜任持续学习过程的一个新的起点。
2.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专业要学术为基础、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是专业实力的第一指标,它是教职员工合作的理想结果,人才培养水平的集中体现。
3.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改革的思路为:对应用性教育的课程改革,其改革的切入点是建立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改革的落脚点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依靠科学研究、实践应用、校企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和成果的积累,对学术与职业的分离进行整合,更新教学内容。
学科课程的内容往往比较综和,在理论上分化程度低、专业化程度也比较低。学术课程更加是抽象的、文字的(相对于口头交流而强调写作)、个人主义的(回避团队的工作与合作)和独立于非学校知识的。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思路的实践
思路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思路的价值在于实现。
1. 教学质量战略
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质量在于实效,实效在于实抓。具体表现为学校学生学习秩序公认较好,在一些具体指标上如英语四级通过率、六级通过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提出具体要求(逐年提高 %),全国性、全省的大学生比赛取得瞩目成绩。要高于全校平均水平,一次就业率居校前列。
2. 专业发展战略
要在学校的办学层面上,体现出我们对专业布局的分析与认识,专业是学校的基本组成要素,而专业的设置必须瞄准市场(教育市场与人才市场,或说招生市场与就业市场),适应环境。同时也要从专业实际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身出四个门类:一是按管理科学与工程招生的管理信息系统专业;二是按文科招生的情报、图书、档案等专业;三是数学、统计等信息学类的专业;四是工商管理和财经类专业。在学科归属上,分别对应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图书情报档案。在浙江省内,初步形成了浙江大学的管理、浙江工商大学的信息学、浙江工业大学的企业集成制造等专业基本框架和布局。
3. 人才发展战略
教师是专业核心竞争力三要素之第一要素。诸多教育前辈的名言充分表明这一的正确性、重要性:梅贻奇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也,有大师之谓也”;哈佛校长科南特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她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的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亨利·罗索福斯基一语破的“迄今为止,衡量大学状况最可靠的指标,是该校教师队伍的优秀程度,这几乎决定其他的一切;…保持如提高学院声誉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善教师队伍的质量。”
为此,我们要注重做三件事:
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使老师们能感受到专业宽松友善的人和气氛,事业可望发展的前景。
4. 坚持开放式办学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办学必须适应市场。特别是在应用性教育的大方向下,要求办学必须走产学合作教育之路。我们认为,无论是在校内建造实验室还是在企业中建立实习基地,都必须是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化和突破,为学生实践教学创造更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在当今教育国际化大趋势下,要求办学必须走中外合作办学之路,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与国际接轨更是首当其冲。近四年半,无论校企合作,中外合作,都增加了新伙伴,新项目,目前正在进展之中。
5.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是专业结构的基本单元。优秀的课程及其有机的组合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先决条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包含了多门课程和多个学科,其特色由学科特色和课程特点来体现,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目标取决于所组成的学科和课程知识。根据传统的教育规律,学科建设是核心, 以此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全面持续地提升教育质量。学科由一门或一门以上的课程所构成,为专业的开设提供主要支撑,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优化组合就可以形成专业所特有的课程体系。所以,学科的建设应该是以课程的建设为基础。
所以,课程体系涉及课程建设、课程之间的优化组合等两方面。课程建设一般包括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而课程的优化组合则建立在对专业性质的理解、社会经济背景的基础上。如果说,前者面向教学过程,关乎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是一种狭义的课程建设,后者就是广义的课程建设,而且是与学科、专业密切相关的更为重要的内容。控制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是常规性措施,可以考虑引入标准化管理。(ISO质量管理)而把课程建设提高到课程体系的层面来统筹实施,相对来讲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却是我们专业今后发展的关键。
6. 提升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的水平
本专业现状是专业科研过弱。目前专业布局初步形成,学科建设刚刚起步。大学是实现高等教育的学术机构,学术是大学的源头,可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没有学术,大学就没有了源头,没有了生命力。龙头是学科建设,核心是教学及其改革,关键是科学研究(包括教学研究)。在应用性教育的大方向下,如何进行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亟待探讨具体实施的方法。最终将表现在多接项目,多出成果方面。
三、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思路的问题
1.正确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思路来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是面向市场;还要来自“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人才培养方案思路要为全体教职员工接受,形成共识,化作为自觉行动。
2.正确的人才培养方案思路一定要研究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规律,研究市场规律,尊重市场规律。人才培养方案思路的形成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创新的过程和不断深化、完善和与时俱进的过程。同时也靠实践来检验它的正确与否。
3.人才培养方案思路在落实过程中要克服浮躁心理,力戒表面文章。提倡宁静致远,求真务实。因为高校的工作特点是许多工作不是立竿见影的,今天的工作,其效果将在多年以后才会显现。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积累沉淀的过程。
4.对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困难要进行分析,既要有信心,还要有耐心。如:(1)教与学互动。如何发挥教师的原创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应用性教育大方向下,探索办学特色之路;(2)学科交叉、融合,发挥知识整合协同效益,做到教育资源(人、物)最优配置;(3)研究方向的确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形成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