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传播学院2011-2012年第一学期督导工作总结

发稿时间:2012-03-07浏览次数:1163

2010-2011学年 第1学期

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学督导组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的第一学期,文学与传播学院督导组仍由六人组成:周兴华(组长)、黄奇杰、阎怡男、姜宇清、范志强、王彩萍。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积极配合学校及二级学院进行常规性的检查工作。
督导组依据浙江万里学院督导工作条例,积极配合学校及二级学院进行常规性的检查工作,如期初、期中、期末及节前节后的教学检查;重点专业检查及新专业检查;教学建设检查及毕业论文、试卷检查等等,并及时向有关领导及相关教师反馈有关信息,起到了及时沟通信息,互相交流的作用。
2、积极配合学校的全省“合作研讨式课程改革”的教学现场观摩会,开展各专业的教研活动,对学院观摩的四门示范课程提出具体建议,促进课程的进一步完善。
11月24―26日,学校召开了浙江省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暨课程教学改革现场会。我院有四门课程被推举为示范观摩课程。进入11月,督导组就在教学院长的带领下,多次组织参加观摩的老师对自己所教的课程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整体设计,并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提出建议。这些建议促进了教师对课程性质的进一步的思考,并将这种思考运用到课程的设计中去,从而使课程展示达到更好的状态。最后《广播新闻采制》、《中国古代文学》和《媒介经营与管理》参加了观摩并获得了专家和学校的好评。
加强与兄弟学院督导工作的合作研究。2011年12月6日,学院督导组与物流学院督导组联合举办了课程改革交流活动,推举学院中文系余丹老师为物流学院全体老师做了一次《古代文学》“合作研讨式课程改革”的教学示范,并据此展开了合作研讨式课程内容与课程形式方面的讨论。这种做法既促进了院与院之间的交流,也使得中国的古老文化在跨院交流台得到一次具有实质意义的传播。
3、召开了教师及学生座谈会,全面了解师生对教学状况的意见。
2011年11月1―2日,督导组先后召开三次座谈会,通过与学生、教师及督导组成员间的座谈与交流,了解不同人群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他们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比较满意,认为老师们在上课的过程中,认真负责,指导到位,从心里爱护学生,让他们感到很温暖。其中特别提到王憬晶、戎彦、黄奇杰、黄志申等老师给学生留下的深刻印象,学生对他们的教学水平、耐心精神予以充分的肯定。当然学生也就某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研讨课程过于集中所造成的压力以及由此影响的研讨效果。
教师座谈会上,教师们对大多数学生的学风是赞同的,但也发现现在有个别的学生学习风气不够好,人在心不在,希望在学生管理上加强引导。在合作性研讨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与研究,应该把如何提高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作为关注的重点。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切实提高学习效果。现在的大部分课程都实行合作研讨的方式,需要查找的资料比较集中,有时学生忙不过来,便有敷衍了事的情况出现,这样老师虽然很辛苦的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但在效果上还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督导们就常规听课问题谈了一些看法。在教师的教学水平已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如何使听课的价值充分体现已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对于新老师来说,督导的指导性能够充分体现,而对于老教师来说,重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这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督导们认为,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全体老师听示范课程的大班课与研讨课,以一种现场感促进教师水平的全面提高,以避免一个教学团队的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平衡的问题。目前,合作性教学已经搞了几年了,应该坐下来进行认真的总结,通过经验教训的总结来做相应调整,这样才可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4、常规性听课与活动性听课相结合,全面了解二级学院的教学情况。
本学期的听课重点是那些学生对其反应比较强烈的老师(正面或负面都有)。此外便是常规性听课。虽然各督导的教学任务也很繁重,但听课时还是顾及了对各专业研讨式课程的覆盖。本学期全体督导共听课94节,其中周兴华:22节;阎怡男:12节;黄奇杰:16节;吴敏娟:10节;姜宇清:10节;范志强:14节;王彩萍:10节。
 
 
 
                                       文化与传播学院督导组
 
                                              2011-12-14